槟榔是热带植物,不适宜在中原生长,南方盛产却在北方不易取得,不管槟榔是从台湾传入中原,还是中原文化的传承,不可否认的是,槟榔在两岸文化的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吃槟榔,从古至今,两岸是一脉相承。刘伯温曾吃槟榔的描写:“槟榔红白文,包以青扶留”,正好说明两岸吃槟榔自古相同。在两岸,槟榔充当着“和事佬”的角色。据文史记载,两方发生纠纷,请村老调和时,理亏一方,要捧着槟榔向对方表歉意,敬请对方吃槟榔。据广东《澄海县志》记载:或有斗者,献槟榔则怒气立解。双方和解矛盾,槟榔成了和事佬。用槟榔调解纠纷,在台中、嘉义、台南等地,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习俗。清朝进士张湄曰:“一抹腮红还旧好,解纷惟有送槟榔。”这是古时广东岭南、海南一带处理纠纷的总结,就是两岸自古至今槟榔和事的最妙描写。
从与槟榔有关的习俗来看,两岸更是一个样。在台湾和海南、湖南,都以槟榔招待来宾。婚娶聘礼,槟榔为先。出门办事,喜丧宴客,槟榔必不可少。台湾《雍正通志》记载,“全台土俗,皆以槟榔为礼。”这一习俗,与海南、湖南的槟榔区域里完全相同,即“婚娶聘礼,槟榔为先”。直至今日,在海南、湖南的槟榔区域里,出门办事,喜丧宴客,槟榔必不可少。可见,无论是日常的社交文化,还是地方婚嫁礼俗,都常有槟榔为礼,传达情谊。
两岸的槟榔文化,从古至今,同脉同祖同宗,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。槟榔作为社交重要物品,以及社会文化中都是非常重要的.。